bandao体育文艺评论 雷锋在舞台更在我们身边——音乐剧《我和我的雷锋》观感2024-08-23 14:34:52
半岛平台近日,音乐剧《我和我的雷锋》在北京上演10场,因故事感人、音乐清新、青春向上,引起热烈反响。
《22岁,新的开始》是剧目序曲。一群大学毕业生面临人生、工作、生活的种种迷茫与困惑。22岁的王小羊希望围绕榜样雷锋创作老歌新唱,作为毕业演出作品。“学习雷锋好榜样,我要如何才能走近这遥远的距离……”指间音符跳跃,他随着旋律“穿越”到了60余年前,遇见了雷锋这个真诚、温暖、有梦想的热血青年。故事就此展开。
音乐剧《我和我的雷锋》以三辆车即黄色拖拉机、红色推土机和绿色解放牌汽车为故事载体,展现了雷锋22岁的人生和事业轨迹——团山湖的金色年代、鞍钢的青铜时代、军营的光辉岁月。在家乡湖南望城,7岁成为孤儿、吃百家饭长大的雷正兴从小伢子成为“大铆钉”,成为团山湖农场的垦荒人,成为全县第一名拖拉机手;鞍山钢铁厂急需劳动者,他以“雷峰”报名成为工人,奔赴“钢铁中国”最需要的地方,志在勇攀高峰;后响应号召光荣入伍,来到辽宁营口部队的大熔炉,更名为“雷锋”,希望勇当先锋……“螺丝钉精神永不生锈,这一程青春飞扬闪耀。”展现农场劳作、工厂炼钢和兵营生活的戏热火朝天、青春焕发,让观众看到新中国大踏步建设发展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踏实肯干、全力以赴的中国人,也重新认识了爱国为民、认真钻研、敬业爱岗的雷锋。
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。”无论何时何地,雷锋都兢兢业业工作,尽心尽力帮助别人,身体力行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”,大街小巷都留下了爱的足迹。剧目故事亲切,人物鲜明,节奏明快,细节生动。雷锋在军营勤学苦练,发烧也到工地志愿推砖,因为战友给母亲张大娘的信而巧生邂逅,故事环环相扣。舞美设计运用了半空和舞台,多媒体巧妙设计了空中飞扬的乐谱、日记,舞台上三组斜坡支架,紧随剧情构建金色麦浪、农场夜色、列车北上、军营训练、图书馆写作等不同场景,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,既符合剧情中的规定情境,又提供诗意的想象空间。
22岁是当代大学生毕业的年龄,也是雷锋牺牲时的年龄。剧中雷锋的扮演者于惟一和白子涵均是22岁。两个半小时演出,集结青春力量,保有饱满的热情、优美的舞姿、动人的旋律。22曲音乐篇章,歌颂雷锋22年生命的温暖与感动。雷锋是“文艺青年”,一生留下519篇文学作品。剧中歌曲以其诗歌、散文、日记为灵感,甚至以原作为词创作而成,如《我学会了开拖拉机》《我希望》等;第6曲《南来的燕子》融入了湖南民歌特色,悠扬的口琴声令人仿佛飞舞于丰收的团山湖、希望的田野上。第10曲《炼钢歌》等在保留年代旋律的同时,融入年轻、时尚的曲调,让重金属摇滚与钢筋铁板产生碰撞,让电贝斯的低音与湖南民歌打硪号子擦出火花。当连队一致投票推选雷锋为优秀战士时,他却无故晚归,此时以二重唱设置悬念,扣人心弦。第17曲《勇敢被爱》,张大娘轻唱“只想让你做回有妈的孩子,乐有人分享,苦有人分担”;“好想和你喝顿大酒”“好想和你谈次恋爱”“好想和你做次兄弟”三段咏叹,都让观众在热泪盈眶中感受爱、倾诉爱。全向声音响系统和现场乐队伴奏也带我们“声”临其境,以沉浸声系统再现风吹麦浪、炼钢炽热、军歌嘹亮。当全剧即将落下帷幕时,全体观众与台上演员共情唱响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这首流传了60余年的歌曲。
1963年3月5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题词“向雷学习”。时任战友文工团创作员的洪源迅速写出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的歌词。洪源要求儿子甲丁,即此剧出品人、总导演,把雷锋写成我们身边的人,而不是一个立在碑上的雕像。两代军中父子兵,共谱时代新曲。音乐剧艺术总监张和平曾在1996年参与策划推出电影《离开雷锋的日子》,28年后再次和雷锋在音乐中“相遇”。
一个甲子过去,1963年电影《雷锋》、1996年电影《离开雷锋的日子》,新版话剧《雷锋》、儿童舞剧《雷锋》,中国画、油画、雕塑、版画和书法作品等,绵延深情怀念雷锋。雷锋精神成为中国人精神谱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,深刻影响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。原创音乐剧《我和我的雷锋》唱响这个用无私的品格温暖时代的青年,用奉献的人生丈量生命的榜样,用坚定的精神传承信仰的普通工农兵。